以下摘自醫砭:
【製法用量】:
防風
桂枝
麻黃
杏仁 去皮尖炒研
芎藭 酒炒
白芍 酒炒
人參
甘草 炙
黃芩 酒炒
防己
附子
每服三錢,加薑、棗煎。
【功效】:
溫經通陽、扶正祛風。
【主治】:
正氣內虛,風寒初中經絡所致的半身不遂、口眼喎斜、語言失利、筋脈拘急、頭痛項強、苔白、脈緊。亦治剛柔二痙。
【方義】:
本方為六經中風之通用劑,適用於比大續命湯較為虛證者。方中,麻黃、防風、川芎、杏仁開表泄閉,溫經通絡;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甘草調和營衛;人參、附子益氣助陽;配伍芍、芎以調和氣血,使正氣復而邪氣去;防己、黃芩苦寒以清裡熱,防己並能祛風。諸藥合用,共成祛風鎮痙之良方。
【辨證要點】:
• 中風諸證體虛者。
• 半身不遂。
• 口眼喎斜。
• 苔白。
• 脈緊。
【加減】:
• 大便不通:加枳實、大黃。
• 瘀血明顯:加丹參、赤芍。
• 關節疼痛:加羌活、獨活、地龍。
• 驚悸煩渴:加犀角、羚羊角。
• 精神恍惚:加茯神、遠志。
• 言語蹇澀:加石菖蒲、竹瀝。
• 口乾舌燥:加石膏、知母。
• 嘔逆:加半夏、茯苓。
【現代應用】
腦溢血、腦軟化症、高血壓、半身麻痺、顏面神經麻痺、神經痛、關節炎、偏頭痛、喘息、浮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