滋養脾陰。補脾陰。
口乾。嘴巴乾。嘴唇乾。鼻頭乾。
以下摘自醫砭:
脾有陰氣、陽氣。脾之陽氣即脾氣、脾陽;而脾之陰氣乃為脾血、脾之津液。脾陰虛證即是脾臟陰血、津液不足的脾陰氣不足證。而臨床上所稱的脾陰虛證,有時是指脾之津液不足而言,也有是指脾血不足的。《脈因證治》說: 「脾虛有陰陽之分,脾陰虛者,脾血消耗,脾火上炎,脾雖虛而仍熱,若服溫補,則火愈盛而陰愈消,必得滋補脾陰,則陽退而無偏勝矣」 。所以,脾陰虛證實際上是脾臟的 「陰虛陽亢」 證。多由勞倦內傷所致。脾陰虛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是:不思飲食、食入不化、乾嘔呃逆、嘈雜胃痛、口乾而渴、大便乾結、肌肉消瘦。舌紅少津、苔黃或無苔,脈細數。